【育兒心得】中醫媽媽實戰兒科病逾10年   出書分享湊仔保健心得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0/07/31 11:58

分享:

分享:

中醫媽媽何慧潔實戰兒科病逾10年,之前出書分享湊仔保健心得。

正所謂「養兒長憂九十九」,問到為人父母者,絕大部分都答最憂心孩子患病之時。身為中醫兼兩兒之母的何慧潔十分認同,正是她在過去10年的診症中,常遇到這些面帶愁容的父母,促使她寫下這本《中醫媽媽育兒百科》。以個人的湊仔實戰心得、過往對小病人的臨床診症經驗,結合傳統中醫學的智慧,藉以和父母們分享如何養育出「食得、瞓得、痾得、少病痛、不過敏」的健康孩子。

何慧潔明白到教養孩子,是需要全方位地照顧他們的身、心靈,兩者平衡,才會得著真正的個人健康。

她的兩個孩子,分別是一女一男,有著不同的體質,在日常飲食上會否需要分開照料?她說:「兩種體質屬性雖然各異,但我沒有分開照料,因為只要從小教他們做到飲食全面,膳食均衡,不偏食,懂得選擇好食物來吃便成。」

何醫師的兩個孩子體質雖不同,但她沒有刻意分開照料他們的飲食習慣。(萬里機構提供)

健脾胃為首要

在中醫角度來說即是要健脾胃,因為病從口入,脾胃是負責人體食物倉庫,喜燥惡濕。而冷飲、糖果都是些屬於肥甘厚味之物,多吃會令脾胃過濕,容易引起脾胃不適。要吃對的食物才能養好脾胃,進而令消化吸收佳,孩子的氣血便會好,從而使免疫力增強。」

 所以她的子女下午茶時間是以水果取代零食,吸收維他命及纖維,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營養,最好要盡量吃些不同的水果種類,如夏日可吃哈密瓜消暑熱,切記要先從雪櫃拿出來置室溫吃,避免過分生冷傷脾胃。

自小培養孩子要均勻飲食,五色食物為主,不偏食,健脾胃為首要。(iStock圖片)

設上午茶時間

她又提到小孩子固定一日三餐不足夠,亦不宜每餐吃得太多,少吃多餐為宜。所以她的子女除了下午茶還有上午茶時段,「小孩子在發育時期需要大量的營養,尤其現在疫情期間待家,便可以在早餐和午餐中設上午茶時間。我會揀些栗子、番薯、車厘茄等做給他們做小食。」

無論大小朋友實在不宜喝太多冷飲。(經濟日報資料相)

果然有個中醫媽媽連零食都是健康的,但孩子們沒有投訴嗎?她笑道當然有啦,「他們會問為何其他同學仔有薯片有糖食,而她們就是吃水果。我會解釋給她知那些零食是可以吃的,但不可以常吃,因當中有太多沒營養和不健康的成分。這過程不會是一蹴即就的,需要有耐性地不斷地解釋。」

以遊戲解釋保健常識

她補充説自己不會用命令式語氣來向孩子解釋,反而是在日常生活和他們透過遊戲來解説一些保健常識,「我最常用便是用醫生和病人的遊戲,角色扮演,互相以發問形式來玩,從中我便發覺他們其實已經把過往我教他們的保健常識記在心中了。」

《中醫媽媽育兒百科》內容豐富,共5章:10大常見兒科病、辨清體質 未病先防、全面照料 減低隱患、調理脾胃 強健體格及藥食兩用好食材。(萬里機構提供)

何醫師強調孩子能從小便有保健常識是好的開始,也吻合中醫所標榜的防病於未然,「有不少父母會奇怪為何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常患病?這正是中醫認為兒童形氣未充,即身體及支持身體正常活動的「氣」未充實,兩者都未發育完全,以致進入幼稚園時,身體對四周的病毒及細菌等免疫力不足,便容易生病。」

多小朋友患有濕疹,百合薏米綠豆沙便可以紓緩不少,兼且能健脾去濕,清肺安神。(萬里機構提供)

最後何醫師提提大家想孩子增強免疫力,除了要健脾胃、均勻飲食、保正氣外,運動當然亦不能缺少。當中還有值得注意的是生活規律要如常,「我常陪孩子背弟子規,唸到『居有常、業無變』是對自己的溫馨提示,即是說生活要正常,不要反覆變化,如孩子日常生活都是晚上10時睡覺,早上7時起床,就盡量按其規律如常。許多父母可能心軟,覺得反正是暑假和疫情期間,便稍一放任孩子。」

撰文:趙景隆